热门关键词: T恤 卫衣 普通食品 成人保健 普通饮品 休闲裤 内衣

莞商40年产业传奇:从代工配角到智造先锋

2023年10月07日  来源:  OEM代加工网

一辆辆吊机“喜提”一台台重型机床入场;下棋、写字、冲咖啡,一台台工业机器人、机械手“能文能武”……日前,为期4天的2018广东智博会在东莞厚街举行,亮出工业机器人、物联网、3D打印、高精密机床等“未来科技”的最新产品、应用,吸引海内外13万观众入场观展。其中,东莞智能装备企业数占参展企业1/3。


不断向智能制造升级,是近年来东莞产业的一次飞跃,也是众多莞商的主动抉择。从纵向来看,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到建立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莞商们不断探索新模式、新领域,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集群逐渐发展壮大。这也推动着东莞从“世界工厂”,迈向“国际制造业名城”“创新型一线城市”,折射出东莞产业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态势。


从横向来看,东莞形成了以莞商为主体,以五大支柱产业、四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专业镇经济。他们分工聚集在生产链条上,构成生产、销售和配套服务完善的区域产业集群体系。同时,也创造出“产业大王”、行业龙头的创业传奇,获得“玩具之都”“家具之都”“服装名城”等诸多遐迩闻名的荣誉桂冠。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国际产业链分工的背景下,莞商们正在主动出击、顺势而为,在产业领域上坚持实体经济、紧抓产业风口,在产业层次上则努力向中高端跃迁。在这一过程中,东莞经济新动能不断涌现,集约化发展路径逐渐清晰,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行业桂冠:莞商夯实国际制造业名城之基

“产业配套完善!”在今年的东莞市产业招商大会上,无论是在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的推介中,还是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等重量级嘉宾的致辞中,都点赞了东莞制造业产业链优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工业门类最完善的国家之一,数千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东莞在产业领域亦极具代表性。


如今,东莞拥有工业企业15.7万家,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完善、技术先进、涉及30多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制造业体系。


同时,东莞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目前,东莞拥有1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和11个省级产业集群。在东莞版图上,数以万计的大小企业、工厂结群形成家具、服装、电子等众多“产业群”,密密麻麻镶嵌在这片活跃的创业热土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一镇一品牌、一镇一产业,生产能力影响全球。


正因为产业影响力巨大,东莞也获得了“世界计算机之都”“世界玩具之都”“世界鞋业之都”“世界家居重镇”“南派服装名城”“中国羊毛衫名镇”等诸多桂冠。


这背后,是众多莞商纷纷投身制造业。无论是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设备、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加工、造纸和纸制品业等五大支柱产业,还是玩具及文体用品、家具制造、化工制造、包装印刷等四大特色产业,莞商群体都成为其中的中流砥柱。


这其中,涌现了一批所处行业领域堪称“大王”的标志性莞商代表。譬如,“造纸大王”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女鞋教父”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中国糖王”东糖集团总裁李锦生、“玩具大王”龙昌集团主席梁麟、“寝具大王”慕思床垫董事长王炳坤、“内衣大王”都市丽人董事长郑耀南等。


此外,香港乃至国外的东莞籍企业家群体中,还有“融资大王”朱李月华、“制衣大王”陈永棋、“酱油大王”王赐豪、“假发大王”张细,法国大溪地的“珍珠大王”温惠仁等在商业舞台上长袖善舞。


还有大量或隐或现的行业冠军企业,它们往往方向专注,在某一个细分领域,通过不断的研发积累,做到了全国甚至全球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单打冠军”。其背后,也都站着一批东莞企业家中的佼佼者。


如今在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综合配套率可以达到90%以上。完备的产业集群基础,能够满足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以一条LED灯管为例,从变压器,到芯片、模板、外壳、包装、封测等,在东莞都可以全部找到,大大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


一小时就能找到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在诸多创业者、投资者眼中,这也是吸引他们将项目转移到东莞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每一个选择来东莞创业,或者在东莞投资设厂、布局项目甚至搬迁到东莞的企业,几乎都把产业配套作为加分项。


产业跃升:加贸代工迈向高附加值自主品牌

从加工贸易起家,到坐拥庞大的制造业,莞商并不满足。他们早已开始从价值链的两端向上攀升。


上世纪80年代,东莞主要承接香港纺织、制鞋箱包、玩具等传统制造业;90年代,台湾及日韩IT制造业大举进入,东莞逐渐形成以代加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模式,成为中国与全球市场联系的重要窗口。


但在繁荣背后常为人所忽略的是,东莞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条上仍处于末端。到了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欧美订单萎缩,人工成本攀升,没有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没有市场渠道的莞企,成为“东莞制造”之痛。无论是港台企业,还是本土莞商,都纷纷摆脱单纯的贴牌代工,向微笑曲线两端进行转型升级。


以龙昌玩具为例,该企业成立50多年来,经历了父子两代人,实现从来料加工、OEM(贴牌生产),到ODM(原始设计制造)、OBM(自有品牌生产)的跃进。2002龙昌收购美国著名玩具公司KidGalaxy,并打造旗下首个自有品牌。


龙昌董事总经理梁钟铭多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明:只要有小孩的地方,玩具业永远是朝阳产业。关键在于,企业如何根据市场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该企业选择把科技融入产品,让技术产生智慧,让儿童领略到科技的力量,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009年,龙昌研发的“世界上最具人性化特征的最小号的机器人”问世,打破外界对东莞玩具代工之城的印象。在穿上了创新的“铠甲”后,包括龙昌在内的很多东莞玩具企业因而才得以在金融危机后的行业寒冬中顽强存活。


这样的故事在莞商中数不胜数。东莞创科集团每天都在为欧美家庭研发生产着最先进的电动工具、户外园艺工具。这家典型的来料加工企业,代工曾是它的老本行。近些年,创科先后收购了多个欧美市场电动工具的高端知名品牌,并引进其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后,开始自主研发及生产。所收购的品牌当中,不乏欧美市场上的百年老字号。


台一盈拓,这家名字带有浓厚台湾味儿的企业,也在东莞实现了脱胎换骨。以往,在东莞众多的传统模具厂里,几乎都能看到台一盈拓的影子;而如今,通过引进机床制造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它已成为国内少数拥有电加工机床软硬件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之一。


这样的场景在加博会、智博会等展会上屡见不鲜。智能制造、新一代通讯产品、VR技术……和往年相比,如今的诸多展会更加动感酷炫。先锋高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各种小型机器人颇为抢眼。譬如,一款焊接机器人只有A4纸大小,可通过视觉系统自动追踪位置,能对工作状态进行即时观察,降低生产不良率。


实体经济:莞商坚守制造业、投资制造业

11月15日,2018年东莞市非公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对贡献特别突出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表彰。其中包括制造业企业40家,房地产业、商贸金融业企业各5家。玖龙纸业、以纯集团、OPPO、维沃通信、坚朗五金、都市丽人、众生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上榜,充分体现了莞商们坚守制造业的明显特征。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完成一定的原始积累和有了商海经验后,依靠制造业发家的莞商,不少投入到房地产行业当中。不过,随着东莞城市化到了一定阶段,莞商依靠房地产业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互联网产业、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飞速发展,展现出强大的潜力。莞商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大举进军高新技术与先进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刻画了一条转型升级路上的新莞商崛起轨迹。


尤其是近些年来,不少房地产、酒店开发企业,纷纷转型投资制造业以寻求突围。在中国篮坛“赫赫有名”的广东宏远集团,涉足汽车行业,宏远汽车项目正是由宏远集团与深圳康美特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手合作。以房地产业和酒店业为主业的三正集团,则投资了知名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拓斯达。以房地产发家的新世纪集团,在其掌门人梁志斌的率领下,分别于1998年、2005年进入石化流通领域。


在先进制造业投入的还有光大集团。早在2009年,本土房地产企业光大集团就选择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发半导体产业,成立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专注于新型氮化镓衬底材料的高科技企业,填补了国内氮化镓半导体衬底行业的空白。


2013年,中镓半导体公司在全国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工作组完成国家标准一项,获得两项国家标准立项,同时申报了两项国家标准,并作为第一起草人参与撰写了国家标准,拥有了行业话语权。那一年,该公司主营收入达到5200万元,到了2015年便达到2.5亿元,其后也保持高速增长。


目前,光大旗下还成立了中图半导体、中实创等公司,继续在半导体领域发力。而这只不过是光大多元化的业务之一。在地产开发、光电领域外,光大还涉足了信息产业、创业园区、商业运营、实业投资等多个领域。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众多莞企莞商与产业转型升级同频共振,东莞的产业结构与效益得到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也得到飞速发展。


在2017年的东莞市纳税大户中,前十席已经有五席被制造企业占据。从规模效益成长性榜单、主营收入榜单来看,其前十席也大部分被高新技术企业拿下。


产业层次也有了新变化。在广东省制造业协会对外发布的《2017年广东省制造业500强企业研究报告》中,47家东莞制造业企业入围,其中近七成企业是先进制造业。


未来爆点:寻找更多千亿级产业

如果要细述莞商的产业版图,电子信息产业无疑是最闪耀的一块。40年来,广大莞商投身这一领域,感知到了东莞经济发展的脉搏。


曾经,东莞的电脑硬件产品在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加上以诺基亚为代表的功能手机产业也同时崛起,东莞风光一时无两。随着技术、市场的变革,渐渐地,台式电脑产业离开了IT终端的宝座,功能机也被智能手机所取代。众多莞商顺势而为,在智能手机时代成为了新的“王者”,赢得了“全球五部智能手机有其一”的产业地位。


数据显示,东莞智能手机产量从2011年的4300万台,跃升到2017年的3.54亿台,年均增速高达42%。2017年,东莞市主要智能手机生产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8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6%。其中,华为终端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欧珀移动和维沃通信,首次进入1000亿元梯队,同比增长分别超过30%和40%。


在千亿智能机巨头之外,东莞还涌现出华贝电子、航天电子等大型整机代工企业,以及五株科技、长盈精密等一批配套企业,品牌+代工+配套的产业生态日趋成熟。


但在带来辉煌的同时,智能手机产业,或者说电子信息产业,也可能给东莞经济发展带来风险。如何化解工业经济增长对智能手机产业依存度过高的隐患?各方都在积极探索。


要抓住新的风口、踩准下一个产业的“鼓点”并不容易。单从电子信息产业来看,从智能穿戴、虚拟现实再到近段时间的人工智能……全球消费数码产品和科技圈追逐的风口不断变换。


如果眼界放开一点,还有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莞商究竟要如何挖掘下一个千亿甚至万亿级的“金矿呢?


从近年来上市公司的步伐或可见一斑。2017年初,莞企拓斯达成为在创业板上市的全省首家工业机器人企业。从2007年成立到敲钟上市,这家企业仅用了十年时间。


近几年来,东莞已经有一大批自动化企业、装备制造企业、新能源和新材料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等纷纷上市,包括从事新能源的易事特,从事电梯设备的快意电梯,从事家具装备的南兴装备,从事电路印制设备的正业科技,从事电子元器件的惠伦晶体等。


而从上市后备企业、东莞新三板挂牌、市级倍增试点企业来看,占比最高的也大多集中于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业领域,也被写进了今年出台的《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中。


对于敢为人先的广大莞商来说,他们并不惧怕变革。他们坚信只要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即便是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依然可以笑傲其中,“弄潮儿向涛头立”。


(OEM代加工网:

上一篇:迪尚集团:创新铸就“时尚王国” 开启服装行业“传奇

下一篇:广州化妆品生产厂家:打造自信美丽的广州品牌


秋季:合理膳食 祛斑更有效

喂宝宝,普及科学知识

保健品行业仍然“朝阳” 行业怪圈

市保健品安全 “正源行动”锁定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