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9日 来源:互联网 OEM代加工网
小商品行业概述
小商品生产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能自发地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少数生产条件较好,个别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低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但仍按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出售,因而可以获得较多的盈利。这就刺激着其他生产者竞相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方法,从而使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小商品是指那些生产点多面广、品种花样繁多、消费变化迅速、价值相对较低的小百货、小五金、某些日常生活用品以及部分文化用品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小商品的品种不断增多,推陈出新的趋势十分明显。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亦称简单商品生产。个体手工业是典型的小商品生产。个体农民的生产,自给有余并在市场上出卖的部分也属于小商品生产。
传统一般贸易出口方式,对于小商品而言并不算方便。一般贸易模式下,每类商品都要报关,流程繁琐,一个集装箱往往只能装一两类货。于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义乌应运而生,允许多种商品拼箱出口、简略申报、无票免税。
中国小商品市场数量维持在33个左右,浮动不大。2019年中国小商品市场数量为35个,同比增长2.9%。2019年中国小商品市场营业面积为146.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8%;中国小商品市场摊位数为25728个,比2018年小商品市场摊位数减少2499个。
传统小商品批发市场与传统商业老街有一些共同特点:交通便利,人气爆棚,日用小商品琳琅满目,与本地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成为城市文化不可分割的靓丽风景,等等。2019年中国小商品市场成交额为579.88亿元,同比下降11.6%。2019年中国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交额为557.82亿元,同比下降12.2%;中国小商品零售市场成交额为22.07亿元,同比增长8%。
义乌小商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义乌市场关联全国210万中小微主体和3200万人就业,是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双循环”的共享平台。近年来,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及“三重压力”“两大变量”叠加影响,义乌市场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去年,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改革专班梳理出三张清单,围绕世界小商品之都“五大自由”便利化改革,重点探索从采购交易、物流履约、金融结算等维度设计多跨场景、系统集成,贯通8个部门的19个业务系统,最终集成小商品自贸应用“数字驾驶舱”。今年,根据稳外贸稳经济的新形势新要求,在省经信厅、省商务厅的精心指导下,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迭代推出了撮合交易等场景。
2022年上半年,义乌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增速表现超出预期,其中进出口和出口占全省份额为9.8%和12.2%,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1.1和0.8个百分点。外贸逆势上扬,彰显十足韧性。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探索各类贸易活动,义乌向世界传递出“市场稳、商机多”的贸易信心,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小商品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义乌国际商贸城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被誉为“世界超市”。目前,市场经营面积640余万平方米,商位7.5万个,汇集210多万种商品。在这个“世界超市”里产生的经营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外的小商品贸易情况,以及经济复苏情况。
利用数字化改革成果,义乌大力发展“直播+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强化数字化连接线上线下能力,外贸企业正从传统批发出口模式转型跨境电商模式。由义乌商城集团打造的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义乌小商品城Chinagoods”自2020年10月上线以来,已入驻超6万家实体商铺,整合上下游200万家中小微企业,商品种类500多万种,今年上半年累计交易额超151.78亿元,同比增长138%。
2023年2月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外贸易好于预期。2022年外贸受到多重因素冲击,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积极应对。经过努力,全年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货物进出口突破40万亿元,达42.1万亿元,增长7.7%。
义乌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义乌进出口总值4788亿元,较2021年增长22.7%;其中出口4316.4亿元,同比增长18%。小规模、多品种的小商品拼箱出口,是义乌外贸订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义乌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3264.3亿元,增长12.7%,占义乌市出口总值的75.6%。
小商品市场未来前景预测
受各种因素推动,中国的零售部门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增长。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渐从基础设施投资驱动型转变为国内消费驱动型。中产阶级的增长、内陆和低线城市的需求增长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放开将推动未来10年的消费增长。
在线咨询: